新中交流

陈振声:衔接硬体设施外 新中合作重庆项目 应做到软体服务连通

字体大小:

蔡永伟 报道

chuaew@sph.com.sg

为推进新加坡与中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双方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制定该项目的交通物流发展总规划,把重庆与周边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与物流硬体设施与软体服务都衔接起来。

配合“一带一路”专网昨天正式上线,负责这个重庆项目的新方部长、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这个消息。他指出,这项工作需要新加坡与重庆双方携手进行,需要私人企业参与,也需要中国中央政府的配合。因为衔接重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物流,除了会涉及重庆的地方政策,也将牵涉中央的宏观政策。

新中两国在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宣布推进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双方之后进一步明确,重庆项目将以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与信息通信技术为四大推进重点。

陈振声上周三受访时,进一步通过解释总规划的制定特点,阐述重庆项目与此前新中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的不同。

他解释,苏州和天津项目是地理区域的规划,重庆项目的规划将突破地域限制,不仅是规划一个园区或决定开放多少面积,兴建多少建筑。

这份总规划的目标有两个:一、把重庆现有的海陆空物流中心和基础设施衔接起来;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实现数据和资讯的衔接,通过简化物流作业程序和统一报关表格等措施,来达到“一关通”,即货物通过海陆空的任何关口,都能直接运往其他物流中心,让报关更便捷。

思维转变是最大挑战

陈振声强调,重庆项目要成功推进,需要双方团队转变思维,关键是明确认识该项目的“成功定义”。这个“成功定义”应该以企业的物流与融资成本是否下降为衡量标准,而不只着眼于项目数量或招商引资成效。

他说:“以前我们的成功定义可能是一两年里吸引多少投资,建了多少栋房子,定义比较直接。在第三个合作项目方面,我们的使命是要推动和催化整个西部的发展,那我们的成功定义除了吸收多少外来投资或建了多少栋房子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打通当地的经济命脉?”

“坦白说,挑战就是在这里。比较硬性的所谓成功定义——外来投资有多少,建了多少栋房子,那些可以很容易去衡量,不过却不可能催化、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更简单地说,重庆项目的“成功定义”,不是只着眼于最终成果,而是要致力于打造有助于中国西部发展的“催化能力”(enabler)。

陈振声解释:“一年的GDP增长是短暂的,你是跑得快,不代表你跑得远。你要跑得远,就得先把身体调理好。”他笑说:“我都用中医药理向中国朋友解释这点,他们听了能产生共鸣。”

如果重庆项目成功将企业的成本压缩,陈振声相信,到时无须特别宣传,私人企业会主动进入重庆与中国西部发展。反之,倘若现有机制不改变,私人企业也不会有很大动力将投资重点从沿海转移到西部。

为此,新中双方接下来的工作是达成共识,如何把这两大成本降到最低,甚至减到可与沿海地区媲美的水平。

他举例,新中两国每年举行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都会汇报两国间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如果我们每次去JCBC开会,论述改为介绍物流成本的变化,比如说一个货柜箱从前运到欧洲的成本是4000元,现在降到2000元,然后大家表示赞成,这个推动力就对了。”

“(如果)我们的融资利率从前是6%,现在是4%,而沿海是3%,那明年就再接再厉把它降到3%。”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