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脚妇幼医院推出产前抑郁症筛查 料每年1.2万人受惠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妇女心理卫生服务处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蔡诗茵(左)向孕妇讲解产前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目的。(特约摄影陈来福摄)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妇女心理卫生服务处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蔡诗茵(左)向孕妇讲解产前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目的。(特约摄影陈来福摄)

字体大小:

竹脚妇幼医院将把产前抑郁症筛查,纳入孕妇的例行护理计划,以降低母亲产后抑郁风险,促进新手妈妈和初生儿的关系。

竹脚妇幼医院星期一(9月25日)宣布正式启动产前心理健康计划(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Antenatal Management,简称PRAM),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筛查,提醒孕妇重视孕期心理健康状态。这项计划预计每年可让竹脚妇幼医院的约1万2000名孕妇受惠。

根据院方文告,对比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以及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竹脚妇幼医院确诊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增加了47%,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冠病疫情间接加剧了压抑和不安。

本地每五名孕妇一人患上产前抑郁症

文告说,本地每五名孕妇中,就有一人患上产前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一大成因,影响母子关系。从长远来看,还会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孩子在未来面临认知、行为和情感问题的风险。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妇女心理卫生服务处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蔡诗茵受访时说:“我们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准妈妈的整体例行护理中,这一筛查是在妊娠中期产检时进行的,它让我们有足够时间,在宝宝出生前及早发现并处理抑郁问题。”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曾针对118名产前抑郁症患者,展开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发现,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首次出现抑郁症的孕妇中,九成出院时状态良好且稳定。

去年12月,竹脚妇幼医院开始试点,在填写问卷的1300人中,8%的孕妇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倾向或症状。

认识心理健康对孕产妇和孩子重要性 可减少产前抑郁症风险

蔡诗茵指出,产前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孕产妇和孩子的重要性,可以让准妈妈和她的家人在怀孕前就开始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产前抑郁症的风险,并为迎接新生儿做好准备。

筛查是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简称EPDS)进行评分,可测量各类抑郁情绪与症状,例如悲伤、焦虑、无措、无法入眠和产生自残想法等。

问卷得分较高者可能患有抑郁症,妇产科医生将把孕妇转介给临床辅导员或精神科医生,接受个别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疗愈练习等。

诺蒂亚娜(Nurdiana Rahmat,38岁,博物馆艺术经理)去年怀孕前,曾被抑郁症与焦虑症困扰。她说,虽然怀孕是有意备孕的结果,但真的怀上宝宝时,她却犹豫了。

“我当时的心情很矛盾,不像大多数母亲那样感到兴奋。我甚至不确定是否要保住这个孩子。”

诺蒂亚娜坦言,自己最担心的是把心理健康问题,遗传给孩子。“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习如何降低我的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让我更有信心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

诺蒂亚娜去年11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图为诺蒂亚娜与丈夫和儿子。(受访者提供)

诺蒂亚娜去年11月生下健康的男宝宝。“其实,孕期里遇到的很多情绪问题,我很难和家里人聊起,所以,专业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为诺蒂亚娜提供心理辅导的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资深临床辅导员李仪玲说:“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妈妈们比较少谈及相关问题,或对寻求帮助有所顾虑。但出现情绪起伏,或是需要咨询服务来排解压力和困惑很正常,值得被重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