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步天下

重读911事件 世界残留伤痕

原世贸中心遗址上的911纪念馆,昔日高耸的双子塔如今是两座水池。(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官网)
原世贸中心遗址上的911纪念馆,昔日高耸的双子塔如今是两座水池。(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官网)

字体大小:

911事件在22年前的今天发生,这场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给世界留下的伤痕是否已淡化?还是早已悄然印入个人生活?严密的机场安检措施,扫描仪和闭路电视无所不在……而网络世界又成为隐私安全和散播恐怖主义的新战场。

2001年9月11日,也就是22年前的今天,美国纽约遭受自杀式恐怖袭击,震惊世界。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在两小时内倒塌。不仅是人命上的伤亡与经济损失,更对强国傲人的国防安全制度施以重击。911后的新世界来到第22个年头,已有两个年代的人对事件毫无记忆,但它带来的创伤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我们迎来严密的机场安检措施,对扫描仪和闭路电视是那样熟悉。网络世界成为隐私安全和散播恐怖主义的新战场,而宗教与意识形态仍是区分敌我的强有力工具。

“读步天下”新栏目以911书单为开篇,推荐非虚构书写、社会科学论著、文学小说和摄影集,并非对历史伤痕再发一声哀嗟,而是希望反思恐袭事件的余震,如何撼动了世界运行的轨道。那是延伸出新的囹圄疆界,还是强化了特定叙事话语?

为纪念事件,美国政府在原址兴建911国家纪念广场,并在2011年开放让公众参观。博物馆则在三年后建成,展品包括倒塌大楼的残骸、死难者的遗物、生还者口述历史的影片等。昔日高耸的双子塔如今是两座水池,人造瀑布将无尽的水注入池中,却永不填满,象征丧失的生命和留下的虚空;周围绿树成荫则留存生命力和希望。

1. 《102分钟》:改变世界的分分秒秒

《102分钟》从生还者的角度,记录911事件中双子塔的逃生和救援故事。“102分钟”指首架被劫持的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北楼,到北楼坍塌的时长。(互联网)

“每个人在坠入地狱之前发出的生命绝唱,让我们看到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人们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102分钟》由吉姆·德怀尔(Jim Dwyer)和凯文·弗林依(Kevin Flynn)所著,通过数百次采访、数千页口述历史,辅以电话、电邮和紧急广播文字记录等第一手材料写成,走进烈火弥漫、断墙残垣的双子塔,改变世界的102分钟以及往后。

厚重的篇幅承载的是沉痛历史事件,但《102分钟》从灾难生还者的角度切入,记录他们从双子塔死里逃生的难忘故事,不仅揭示安全系统的破口和缺陷,更凸显了每个生还者或遇难者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2. 《坠落与重生:911的故事》:追溯悲剧起源

《坠落与重生》以全景视角和生动的描绘,拼凑还原911事件的始末,包括机长、劫机者和罹难前与家人告别的受害者。(互联网)

以全景角度还原灾难始末,从双子塔的描写扩大到机场、被劫飞机、五角大楼以及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地宾夕法尼亚乡村的故事。在时间线上,作者米切尔·祖克夫(Mitchell Zuckoff)追溯伊斯兰激进主义的起源,梳理美国人享受超级大国的繁荣和特权的同时,如何漠视恐怖主义的一道道警讯,最终迎来悲剧。

新闻会成为历史,但对亲历者而言却恒久是惨痛经历。《坠落与重生》以细致的行文铺排写就,同时严守纪实文学的原则,是对追寻真相的坚持,为遇难者致意,也捕捉灾难中人性闪现的勇气和希望。

3.《隐形牢笼》:监控无所不在

《隐形牢笼》分析“极权主义4.0”下,数据和监控是否可以带来救赎,抑或只是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却成为精英的谋利工具。(互联网)

对灾祸的合理化、大规模监控和数据收集,在近代时有体现。《隐形牢笼》提出“极权主义4.0”的迅速崛起和威胁,全面记录与分析每个使用者,同时政治与经济精英却能通过复杂精密的制度从事秘密交易,不受监督。只要拥有科技知识,意图犯罪者甚至可以轻易获取数据和隐私。而活在数据监控下的使用者并非只是受害者,还渴望成为“好数据主体”,积极而乐此不彼地贡献数位劳动力,是以数据在21世纪成为网络市民的精神鸦片。

彼得·布隆(Peter Bloom)在书中发出叩问:“增加监控可以使我们与社会更具政治与道德责任吗?”有者形容本书是《1984》的现实版。

4. “Leave and Let Us Go”:挑战“冲突”标签

“Leave and Let Us Go”是驻地摄影记者亚历山大·罗思·浩兰的摄影集,希望将话语权归于伊拉克人民。(亚历山大·罗思·浩兰个人网站)

摄影记者亚历山大·罗思·浩兰(Alexandra Rose Howland)所著摄影集。浩兰外派到伊拉克七年,在追踪报道摩苏尔战争时,逐渐意识到他者的目光和镜头,不总能反映当地人的生活现实。“Leave and Let Us Go”除了收录摩苏尔路全景和浩兰的当地观察,更包含了当地人、士兵和疑似ISIS成员的手机图像、录影和Snapchat片段。在挑选和构建作品的过程中,她确保被拍摄者的意愿,交由他们选择代表自己的图像。

那些画面中有婚礼、妻儿、战场上的尸体,以及士兵们与扣上镣铐的战俘自拍。浩兰意识到当地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得到见证,而不仅仅是被代表,斗胆以西方白人观看者和镜头走进这个国度,只为挑战西方世界数代以来紧贴在中东区域身上的“冲突”标签。

5.《异乡人——翻案调查》:抵抗操作集体记忆

法语写作的阿尔及利亚作家卡梅·答悟得以小说《异乡人:翻案调查》抵抗极权叙事、集体记忆和历史。(互联网)

“在恐攻氛围弥漫的时期,漫无目的闲晃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游荡相当于行刺,要不也算威胁或图谋不轨。”法语写作的阿尔及利亚作家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在散文集《吞吃女人的画家》如是说。

他的小说《异乡人:翻案调查》以加缪《异乡人》为蓝本,为莫梭杀死的阿拉伯佬赋予名字和弟弟哈荣。哈荣拒绝殖民宗主国、拒绝母亲和宗教加诸的使命,不断为自由和身体做抗争。小说出版后,答悟得意识到,“创造敌人”和“停留在过去”对许多人来说容易且轻松,而极权政府总是热衷以操作集体记忆为手段。于是,文学可以作为抵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