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华文活起来

字体大小:

学习华文不沉重!荣获今年“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的两位老师尽心尽力,探讨有趣的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学习华文的乐趣。

学生们拿起黏土揉一揉、捏一捏,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乍看之下还以为他们在上美术课。其实,这是美华中学华文教师陈利婷(38岁)特别设计的华文课,让学生们“动手”学华文。

拥有14年教学经验的陈利婷注意到,越来越多学生来自讲英语为主的家庭,他们使用华语的时间不多,如何在华文课堂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成为许多老师的一大挑战。

陈利婷老师让学生动手用黏土作成食物,让他们写下食物的制作过程,学习华文。

“动手”学华文

喜爱手工活动的陈老师,把自己的兴趣融入课堂当中,勾起学生对华文的兴趣,让他们更专心投入课堂学习。

有一次为了讲解“首先”和“然后”等表达时间顺序的词汇时,她买了一些黏土让学生制作“黏土美食”。过程中,她鼓励学生运用序词写下制作过程,一边动手,一边加深对词语的认知能力。

把网红请进课堂

陈老师也曾邀请一名从事自媒体行业的校友,回校向中三学生在应用学习课程(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上分享拍摄短视频的注意事项。

课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题材,制作成短视频,并添加华语旁白和字幕,在趣味中学习华文。

做终身学习者 感染学生

身处在这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陈老师说:“除了当老师,我们也要成为优秀的学习者,保持愿意学习新事物的心态。”

陈老师说,作为老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并进,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她也希望,自己一直探索和研究新事物的精神能够感染学生,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陈利婷老师保持着愿意学习新事物的心态,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来自南侨中学华文老师陈嘉豪(34岁)也通过创意教学让华文贴近生活,并用真心打动学生,改变他们学习华文的态度。

让华文成为生活中的语言

因为喜欢和他人分享知识,陈老师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他执教鞭九年,一直都在南侨中学教华文。

陈老师发现校内学生现今较少接触华文华语,使得不少学生心理上对学习华语产生排斥感。

“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学华文是为了应付考试。我希望能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在校内推广华语的使用,使得华文能‘走出’课室,成为生活的语言。”

为此,陈老师今年带领中二的华文教师推行了“南侨校园报报报”活动,让学生化身新闻记者,以校内的课程辅助活动为主题进行采访任务。学生用华语采访校内的其他学生及老师,受访者也必须用华语来回答。

不让程度弱的学生掉队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练习口语的机会,陈老师会让学生自己两两配对,彼此轮流进行“口试”,也会特意让程度较弱的学生先发言。这可不是要故意为难学生,而是暗藏着陈老师的用心良苦。

他解释道:“华文程度较弱的学生本来就对华语表达没有什么自信,让他们先发言,也是希望能减轻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自信心不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安排对程度强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机会。“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无论程度高低,都有能力去帮助彼此,有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

制造机会表扬学生

在陈老师看来,要让程度弱的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甚至爱上华文,老师的真心付出以及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必不可少。

在选择作文范文时,他会尽可能选择程度较弱的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后,作为班上同学的范文,也借这个机会来表扬和肯定这名学生。

他说:“我自己教书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只是尽所能去帮助和辅导,去给学生信心跟肯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斗,他们也有能力把这个科目学好。慢慢地,学生对华文的态度就会开始改变,也比较愿意去学了。”

陈嘉豪今年带领中二华文教师推行了“南侨校园报报报”活动,让学生化身新闻记者,以校内的课程辅助活动为主题进行采访任务。

第26届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

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已经迈入第26年,由《联合早报》与早报校园联办,以及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新加坡华文教育学会、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协办,并获得教育部支持以及陈江和基金会赞助。

得奖名单

董亚茹 圣婴女子小学(大巴窑)
梁桂平 辅廉小学
陈碧诗 正华小学
胡容儀 联华小学
陈嘉豪 南侨中学
陈利婷 美华中学
颜小芳 淡滨尼美廉初级学院
张建平 国家初级学院

早报校园 zbschools.sg 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码平台。它汇集学生报旗下《小拇指》、《大拇指》和《逗号》的精彩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让中小学生轻松读新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