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日本何以失去全球经济第三把交椅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说,安倍晋三任期内的“安倍经济学”,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刺激经济,防止经济衰退。货币大力发行了,经济衰退却未能有效遏制。(路透社)
作者说,安倍晋三任期内的“安倍经济学”,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刺激经济,防止经济衰退。货币大力发行了,经济衰退却未能有效遏制。(路透社)

字体大小: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合4.21万亿美元(约5.67万亿新元),低于德国的4.45万亿美元,从世界第三降至第四,时隔50多年被德国反超。日本媒体认为,被德国超越主要是日元贬值和德国的高通胀引起。从表面看,这确实容易造成两国经济总量变化。问题在于,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异和变化?

先看通胀因素,德国去年通胀率明显高于日本,导致经济总量“被增加”。德国通胀率为5.9%,日本则在3%左右,高出近3个百分点,对应的经济总量也会被拉大。但过去一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负0.3%,日本为1.9%,两者相差2.2个百分点,应当可以有效弥补通胀率差距所带来的经济总量差距,不应当出现明显被超过现象。更何况,2022年日本的GDP还高于德国1820亿美元。因此,原因不应当只是通胀问题。那就要对汇率因素进行分析。

从汇率因素来看,2023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测,按美元计算,2023年日本的名义GDP将被德国超越,从世界第三位滑落至第四位。IMF预计,印度将在2026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则将在2026年至2028年间下滑至世界第五。当时,日元兑美元汇率在150附近徘徊,跌至33年以来最低点。尽管在2024年1月前后略有回升,但随后又跌至150关口附近,目前到了160左右。很显然,这才是导致日本经济总量被德国超过的主要因素。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