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的话

字体大小:

最近《交流站》上关于华文前景的讨论,在线上线下都不断延烧。然而,值得探讨的一股趋势是,在众多言论中,对已经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许多批评,但是对于具体该怎么力挽狂澜却缺乏积极和具体的看法。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个人与团体都在不断努力维持华文水准,与其埋怨华文的困境,不如思考怎么改变。

《联合早报·四面墙外》于4月6日刊登了陈志锐的评论《如果双语优势变成单语“忧势”》中提到:“我们的双语优势还够吗?甚至我们还有任何优势吗?或者我们早已经走入一条单语的‘忧势’中而不自知,或还不愿承认?”但他也提出:“如果暂时还改变不了英语/单语大环境,那必要改进的是个人的小环境,让它华语化/双语化。”

我们推行双语教育多年,整个社会的华语文使用,靠着这些年数量可观的中国大陆和马国新移民的填补,以及广大工签群体的存在,也许勉强还能维系,但如果把视角仅仅对准年轻一代,单语化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当华语文的使用频率减少,普及面不够广,水平每况愈下也就是必然的了。到了一个临界点,要挽回就几乎不可能,这是一些人感到焦虑、无奈的缘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